
惠陽客家人數百年來居住在東江流域(包括西枝江支流淡水河流域)一帶,他們傳承源遠流長的中原風俗,融合東江和西枝江流域原有的民俗,形成許多民俗古俗,其中過年習俗就是比較獨特的一個,體現了惠陽客家人過年的特色,也由此傳下許多有趣的故事。
“年二十四入年價,講好話?!痹诨蓐栍篮?、良井、鎮隆、新圩、秋長等大部分農村,農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入年價”。這天一到,預示著拉開“過年”序幕了。家里老人會嚴肅告誡小孩子從當天起遇到人要講“吉言”,人們相見要“講好話”,特別忌諱“死”之類不好聽的話。有時小孩子不小心講了個“死”字,老人家聽到了,便會叫這個小孩朝地上吐口水,再說一句:“細佬仔唔識性,莫怪莫怪?!?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送灶君上天奏事之日?;蓐柨图胰税言罹凶觥霸顮t阿公”。當天,家家戶戶在灶爐阿公神位前燒香、點燭,擺茶果恭送灶爐阿公上天,祈望灶爐阿公向玉皇大帝多說好話,代為本宅祈求賜福,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前,再請灶爐阿公下來?!吧咸煅院檬?,下界保平安”,講的就是灶爐阿公。
惠陽客家人還有 “年二十四洗邋遢”的風俗。當天各家各戶大搞衛生,室內室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人們也習慣在這一天理發,寓意洗走過去一年的晦氣,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但淡水老街的街坊可能年關忙于做生意的原因,習慣“年二十八洗邋遢”。
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月小是廿九日)為“除夕”,惠陽客家人叫“年三十晚”。這天一大早,各家各戶貼門神、春聯,宰雞殺鴨,午時過后,就有人家點燭燒香、祭拜天地祖宗了。在永湖農村,還有年三十晚和大年初二拜祖拜得越早越好的傳統。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晚上要洗“大吉水”、穿新衣服,晚飯后家里長輩給晚輩送壓歲錢。家家戶戶點長明燈,點至年初三,日夜不熄。這一天,人人忌說不吉利的話。
洗“大吉水”是過年一個很莊重的儀式,無論男女老少,過年必洗“大吉水”。意指洗走過去一年的晦氣,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按蠹笔窃谇逅蟹湃氚貥渲?、松枝和桔子皮等,煮沸出味就可以了。
除夕半夜十二時(即正月初一零時),各家各戶大放鞭炮,迎新送舊,迎接新年來臨,這個儀式叫“接新年”。
大年初一,惠陽客家人習慣吃素。菜肴多為粉絲、紅棗、腐竹、青菜等。原來午飯、晚餐都吃,現在有些地方僅在午餐吃素,晚飯就改吃葷菜了。當天忌送錢物給別人,也忌向家人、外人討錢物,忌罵人、打人,忌說不吉利話,忌打爛器物,忌掃地。
大年初二是“開年日”。家家戶戶凌晨開始宰殺三鳥,一大早就有人家祭拜天神、奉祖先。中午吃過開年飯后,親友、鄰居串門賀年,給小輩們送“利是”(紅包),有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就告別家人出門上班去了。這一天忌掃地、打人、罵人、說不吉利話。
年初三,俗稱“送窮日”。清早,家家戶戶將大年三十晚以來的垃圾掃出門外。從前,這一天忌探親訪友,如果有人上門,主人家即使口里不說,內心也會怪客人不懂過年規矩、沒禮貌,但現在已不太講究了。
年初四,是傳統的探親日。外嫁的女兒這一天要攜兒帶夫回娘家探親?!坝吐椴?,蔥仔贊,阿姨唔來涯唔慣;領情呀,娘家美食值得嘆(指享用)!”
這一首打油詩,講的是惠陽淡水風俗之一、春節期間請親朋戚友吃油麻茶的。這一天,外嫁的女兒“轉妹家”了,同村外嫁的姊妹也回來了,舅娘阿姨齊聚一堂,大家就一齊做油麻茶吃。制作油麻茶時,先將主料芝麻炒香擂爛成粉,分裝在碗上,再加入炒熟的花生米、蝦皮、香菜、鹽作調料,再用滾水(開水)沖成茶即可食用。還可再以韭菜、蔥、爆米花、米餅、印粄、艾包等雜燴點心佐食,風味宜人,還有強身健體功效。過年時節主客共吃上幾碗油麻茶,邊食邊聊,相談甚歡。
年初五,“出年價”。意即到了這一天,年過完了,新年的許多禁忌也不用講了?!俺酝昴觑堉v耕田”,村里勤快的人牽??咐缛ヌ锢锢绲?,開始做春耕農活了。但新年氣氛還在,直至元宵節。
隨著時代變遷、移風易俗,惠陽客家人的許多過年傳統做法已簡化或不太講究了,但它們畢竟屬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傳承和保護傳統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認真研究、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