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弋陽大禾米粿是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的漢族特色名產。
弋陽大禾米粿,又名“弋陽年糕”,制作歷史久遠,據咸豐元年版《弋陽縣志》記載:“弋陽大禾谷米白長大”。
1991年版記載:“弋陽大禾米粿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系選用優質純正、潔白、質軟的弋陽特產大禾米,經過三蒸二百錘加工而成,具有潔白如霜、透明似玉、油質發亮、韌性可口的特點”。
和一般的年糕不同,弋陽大禾米粿以“白潔玉潤、柔韌爽滑”而聞名于世,白如霜雪,明若玉瓷,油油亮,滑溜溜,不黏不膩,又韌又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咸甜酸辣均可,蒸炒煮烘皆宜。吃起來,爽滑入口,有果凍的質感,更有濃郁的米香。伴入蔥大蒜肉絲辣椒等炒一大盤大禾米粿,端上桌清香四溢,可為一道菜,亦可做主食,是弋陽百姓的家常菜飯。
大禾米粿好吃,秘密就在原料和制作上。
大禾谷屬梗型糯性一季晚稻,種植在氣溫水溫偏低,濕度大,光照時間短的山潛育型冷漿田里。這種水稻種植面窄,生育期長,產量低,顯得特別珍貴。春播、夏種、秋養、冬收,吸‘四季之水’,得‘天地之養’,成就其獨特性?!焙妹滓ㄕ婀Ψ蛉プ?。正宗的弋陽大禾米粿要經過沖洗、浸泡、清洗、甑蒸、擠壓捶打、復蒸、捶打、復蒸、捶打和成形等十道工序。不厭其煩,只求其好。
弋陽人每逢新春來臨之際,必有三事:殺豬、打粿、煎米糖。
打粿就是打大禾米粿,家家戶戶都要選用優質純正的弋陽特產大禾米,用純凈山泉水浸泡72小時以上,經過三蒸二百錘的獨特工藝加工制作大禾米粿,來歡度新年和饋贈親友。
弋陽老老少少吃大禾米粿,希望生活年年“高”。這種習俗代代相傳,久傳不息。有的還將大禾米粿做成豬頭等各種動物形狀,用于祭拜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共享幸福。
弋陽大禾米粿它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寄托著人們期盼年年興旺發達的良好愿望。一家人同心協作熱氣騰騰的勞動場面,維系著親情,散發著溫馨。
弋陽年糕外觀透明似玉,潔白如霜,油質發亮,口感不粘不膩,又韌又滑,久煮不糊,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消脂去肥,養生健體。
2010年6月,弋陽大禾米粿制作技藝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