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繡、蠟染和銀飾是苗族服飾的三絕,這也是苗族服飾的基本要素,織金苗族蠟染分為蠟畫和蠟染兩種形式,最具特色的蠟畫無需底樣或工具,單憑手繪就能創造出各種復雜而精美的圖案。
蠟畫是用銅刀(蠟畫工具)醮上高溫加溶的蜂蠟,在白布上信手畫出,花鳥魚蟲,江河湖泊,唯妙唯俏,栩栩如生,然后繪畫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種顏色即成。
蠟染是將畫好的作品通過防染、煮沸、去蠟、漂洗、花現,蠟跡在染制過程中因皺折破裂而出現變化無窮、形態萬千的冰紋,即是蠟染最顯著的特色。
苗族刺繡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手工藝,主要表現在刺繡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
織金蠟染刺繡以官寨鄉妥倮苗族風情園的苗族蠟染刺繡最為有名,小妥倮村距離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4公里。當地的苗族婦女發髻偏向后腦右側,用一把彎月形彩繪木梳固定,因此而得名“歪梳苗”。她們服飾上用的蠟染較多,上衣、裙子、背帶、圍腰,處處都以精細的蠟染裝飾,素凈雅致。
織金型蠟染主要是指織金、納雍、普定、大方、平壩苗族蠟染,這一帶的苗族婦女的裝束與其他地區的苗族婦女有明顯區別,比較粗獷豪放。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其蠟染制品描繪很工細,畫面也很飽滿。其紋樣主要以變形的魚鳥紋和幾何紋為主,間有其它動植物紋樣。圖案極為精細,線條之間空隙細如發絲,令人嘆為觀止,曾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
織金苗族蠟染較多的用在服飾上,并常與刺繡相配合,主要用于裝飾上衣、裙子、背帶、圍腰等,顯得素凈雅致。
織金蠟染素有“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指尖上的芭蕾”美譽。但此前苗家繡娘大多無法以此謀生,不少人外出打工。為了把蠟染刺繡和扶貧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婦女參與脫貧攻堅,實現增收致富,讓打工的媽媽回到家,居家就業??椊鹂h政府和縣婦聯以苗族蠟染刺繡為突破口,制定《織金縣脫貧攻堅“織金繡娘”培訓規劃》,著力培養知識型、藝術性、技能型“繡娘”骨干群體,組織了很多期骨干繡娘專題培訓,深入到各鄉鎮進村開展培訓,累計培訓繡娘3000余人次。鼓勵“繡娘”參加“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申報評選。以村為單位,組建“繡娘組”“繡娘合作社”或公司,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形成“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發展模式。
目前,全縣已經擁有 “織金縣官寨鄉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貴州巧姐民族文化傳媒公司”等一批實力企業引導婦女從分散生產轉向產業化、規?;?、市場化發展,切實發揮能工巧匠的帶頭引領作用,促進了婦女手工產業整寨、整村、整鄉推進,集中連片進入市場,著力做大做強了“繡娘”產業。苗族蠟染刺繡工藝逐漸形成了地方文化產業和帶動苗族婦女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