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林州市桂園街道小菜園村發現一處漢墓群,文物部門進行了勘探、發掘。其中一座西漢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和東側室組成。隨葬品主要是陶器,有燈、罐、壺、樽、盤、案、耳杯等31件文物,最讓人奪目的要數那座彩繪百花燈。
陶燈通高約91厘米,座徑40厘米。由座、盤、枝和盞組成,底座呈覆盆狀,白粉底涂朱色,繪紅褐兩色云氣紋。座上立有空心燈柱、燈盤,盤中有一圓孔。底座面塑有環繞的山巒,其間貼塑有神態各異的人物及虎、鹿、豬、狗、羊、兔、蛙、蛇等動物形象,這些動物或奔騰跳躍,或坐臥蹲伏,生動逼真。底座上有立柱、平底燈盤,盤邊處有8個插孔,交替插入四枝曲枝燈盞和四枝龍形飾件?! ≡邶埼蔡幾挥鹑?,頭戴冠,穿紅色短褲。等距的燈柱均涂朱紅色,燈盤、燈盞均涂以白粉底與赭紅色。燈柱上有兩層四枝曲枝燈盞,盞上插有火焰紋樣花飾,枝上端坐四位紅色羽人。燈柱頂端平放朱雀形圓燈盞,陶燈盞共有13盞,亦稱“百花燈”。它造型挺拔、穩重、五彩紛呈。13枝燈爭相輝映,絢爛華美。
下部覆盆狀底座,與古籍中對昆侖的描述相符合,應為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昆侖山”的縮影。因為其質地為灰陶,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陶昆侖”。東方朔《十洲記》載:“(昆侖)方廣萬里,形如覆盆,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合,天地君所治處也”。覆盆形底座上有三層重盤,寓意昆侖有三重?!端涀ⅰず铀分小叭蔀槔銮稹?,也就是說昆侖山是由三層組成,與這件器物上的三層重盤相吻合。
中間直立的柱狀物為“天柱”,也叫宇宙樹、中心柱、地臍等?!渡癞惤洝飞险f:“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鼻迦诵扃嫠嫛肚灏揞愨n》云:“薩滿教又立三界,上界曰巴爾蘭由爾查,即天堂也,中界……即地面也,下界……即地獄也,上界為諸神所居,下界為惡魔所居,中界嘗為凈地,今則人類繁殖于此”,三個世界的聯系物就是天柱,天柱位于世界之中心,故又被稱為“世界柱”“宇宙柱”“地釘”“中心柱”等。古人認為,天柱是頂天立地的象征,把天堂、人間和地獄聯系到了一起??梢娎錾降娜齻€城池是世人眼中仙境所在,是凡人一心向往的地方,也是死后靈魂最理想的歸宿。
底座上布滿了蛇和犬等動物,其中“蛇”是最受古人崇拜的動物,是遠古時代伏羲氏的化身,伏羲氏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可見伏羲氏是以蛇身人首的形象出現的,這在漢代的眾多畫像磚和畫像石上也多有表現(林州曾出土此漢畫像石)。
底座上的“犬”也與伏羲氏有密切的淵源關系,伏羲之名是其父母族名的組合,伏字拆開是“人”與“犬”,代表父族,而羲字則是母親華曦氏(華胥氏)之名,代表母族,而羲即黎,是晨光之意,因而伏羲之名內含中華民族的組合之意。
燈上塑造的虎、鹿、狗等各種動物都是升仙的工具,羽人即仙人。羽人,因背后長著羽毛的雙翅而得名。
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得道升仙成為貴族階層的精神追求。以該燈具中的羽人造型為例,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羽人是西王母的使者,將羽人融入燈具造型,反映了死者親屬希望墓主人的靈魂飛往仙界的思想。
秦漢以來,升仙之說盛行。漢代統治階級上至天子下至中小貴族無不向往升仙。隨著這種思想的流行,厚葬之風隨之而來。他們認為,生是短暫的,死是永恒的,生與死只是一種轉換,一種場所的變化,因此他們很重視死,要把生前的享樂照樣搬到冥間。這一方面反映了漢人視死如生的觀念,同時也體現了漢人的精神寄托,對現有生產力水平的不滿足,希望能有更完美的世間,那就是漢人所謂的“仙境”。
由于漢代崇信天人感應,因此燈具造型大多取自祥禽瑞獸的形象,寄托了漢代人祈求永恒幸福,希望長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見,社會思想不僅影響了器物的造型,也左右著人們的審美觀念。
在古人的理念里,昆侖山就是理想的象征,把昆侖山作為想象中的理想去處,人間向往的仙境,死后靈魂最好的歸宿,對昆侖山的崇拜和向往成為時人最主要的意識形態,也多見于文獻記載,《十洲記》曰:“(昆侖)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赌绿熳觽鳌吩唬骸疤熳由觥???梢?,昆侖山在古代的意識形態中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所以制作昆侖山的模型隨葬到自己墓里面,就寓意著死后墓主人的靈魂能夠升入天堂與群仙諸神共樂。
昆侖山只是一個神話概念,并非地理概念,是古人意識形態的產物,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都可以指定附近的任何一座山為昆侖山,諸多名山往往都被稱為昆侖山,對不同的山稱之為昆侖,文獻也不乏記載。
《十洲記》還記道:“方丈在東海中央,東西南北岸,相去正等,方丈面各五千里,上層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處,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來也”?!渡胶=洝ず任鹘洝吩唬骸昂壤鲋?,在西北,帝之下都?!薄渡胶=洝ずM饽辖洝芬灿欣鎏摰挠涊d“昆侖虛在其東,虛四方”。這些說明不僅海內有昆侖山,海外也有昆侖山,古時以昆侖山為名的山很多。而對于平原地區的古人來講,甚至以筑高臺或建大殿來替代,如我國古代的明堂(風水學術語。又名內明堂,指穴山的前方左龍右虎環抱之內的平夷之地)和灶,就是不同地方人們意念里的“昆侖山”。
由于漢代崇信天人感應,因此燈具造型大多取自祥禽瑞獸的形象,寄托了漢代人祈求永恒幸福,希望長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見,社會思想不僅影響了器物的造型,也左右著人們的審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