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文化 > 石榴的歷史與文化

石榴的歷史與文化

作者:不詳來源:網絡2020-12-31 17:50:20
石榴的歷史與文化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石榴以花艷多姿、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果實紅彤飽滿、晶瑩剔透、千籽同房、多子多福的象征,突出了“?!焙汀跋病钡奈幕?。不少地方都保留結婚生子送石榴、中秋節將石榴當供果的習俗,歷代文人也曾以石榴為主題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自古以來,民間還流傳不少有關石榴的典故。

石榴為石榴科,屬于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不僅味美可口,而且姿態秀美,可謂花艷果奇。

石榴原產于古代波斯和阿富汗等中亞地區,古稱安石榴、若榴、丹榴、金罌、金龐、天槳等,它傳入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西晉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漢使臣張騫出使西域時,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薄鞍矅笔乾F在的布哈拉,“石國”是現在的塔石干,都是中亞地區,所以稱石榴為“安石榴”。據漢上林令虞淵追憶:上林苑其時栽植奇花異卉達三千株,內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漢武帝的喜歡,后又命人將石榴栽植到驪山(今臨潼)溫泉宮,從此,石榴成了“紅寶石”,開始在長安上林苑和驪山腳下定居繁衍,成為今日的臨潼石榴,名居中國五大名榴之冠。

南北朝時期,石榴也受到各朝皇帝的青睞,這時期出現了石榴詩、石榴裙。據《古今圖書集成》、《廣群芳譜》等文獻資料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關石榴的詩散句有13句,賦散句有2句,賦有13篇,頌1篇,詩5首。

東漢末年,蔡邕在《翠鳥詩》中寫道:“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边@是現存古詩中最早提及石榴的作品。

建安詩人曹植有詩:“石榴植庭前,綠葉搖縹青。丹華灼烈烈,璀彩有光榮?!敝苯訉⑹窦t花綠葉的絢麗燦爛比作女子的美貌,這是文學史上首次以石榴花比喻女子的作品。

南北朝詩人何思徴在其《南苑逢美人》詩中也有兩句:“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庇檬袢拱当刃闹械呐?。

南朝梁代江淹贊美石榴樹曰:“美木艷樹,誰望誰待?綠葉翠萼,花紅絳采。照列泉石,芬披山海。奇麗不移,霜雪空改?!?

潘岳在《閑居賦》中贊美石榴:“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乎其側?!薄妒褓x》:“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南朝梁時文學家陶弘景說:“石榴花赤可愛,故人多植之”,所以這時期的文人在作品中大多以贊美石榴花實枝葉等外在形象為主,把石榴當作美果珍樹極盡夸耀,恰好說明石榴在南北朝處于最輝煌被視作珍寶的一個時期,當時還有石榴的身價“非千金不可得”一說。

到了唐代,由于武則天的酷愛和推崇,石榴的栽植蔚然成風,并很快形成了“榴花遍近郊,城郊栽石榴”的盛況。傳說楊貴妃曾在華清池內親手種植一棵石榴樹,“石榴仙子”也應運而生。

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提及:“漢代張騫自西域得石榴苜蓿之種,今海內遍有之?!笨梢娛竦姆N植在隋唐時期已經相當廣泛了,石榴樹己不再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珍貴花木。在相關文獻中還有提及嶺中安石榴“花實相間,四時不絕”、“涂林花有五色,黃碧青白紅”,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也有記載“衡山祝融峰”下法華寺中的石榴樹春秋都開花,“南詔石榴味絕于洛中”,從中可知石榴的栽培技術在隋唐時期也在不斷提高,已經培育出不同的品種。而這個時期以石榴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相比于魏晉南北朝時為數己相當可觀,據《古今圖書集成》、《廣群芳譜》等文獻資料記載,隋代詠石榴詩1首,詩散句1句;唐代詠石榴詩28首,賦1篇,詩散句21句。內容上也從對石榴表面的贊美到更深層次的賦予其思想情韻和文化內涵。

唐代詩人白居易:“爛漫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唐代詩人杜牧:“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落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唐代李白的《詠鄰女東窗海石榴》:“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唐代詩人李商隱:“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闪w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唐代孔紹安的《侍宴詠石榴》:“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唐代柳宗元的《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樹》:“幾年封值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唐代詩人元稹的《感石榴二十韻》:“初到摽珍術,多來比亂麻。深拋故園里,少種貴人家?!?

到宋代時期,石榴的種植已布遍村村寨寨,有“安石榴為村客”之稱,被認為只有“五品五命”,地位在百花中只算中等,與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相比,石榴遭受的待遇一落千丈。雖然這個時期石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但也沒有妨礙吟詠石榴的文學作品云涌而出。宋王朝腐朽沒落,但也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士子得到最優遇的時期,文人墨客們官閑事輕,有大把的時間去吟風弄月。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以石榴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宋詩有15首,詞12首,賦1篇,詩散句23句,金詩2首。這是文學史上第一次迎來以石榴為主題的批量創作,因為這個時期石榴的地位正好與這個時代相貼切,成為文人借物抒發情感的最佳對象,倒進一步加深文人對其受關注的程度。

宋代朱熹的《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币彩菑V為流傳的佳句。

宋代蘇泂的《次友人韻》:“時事紛紛一笑中,臥看墻外石榴紅。誰楚客當年意,與把離騷繼國風?!蹦纤文┢诘乃瓮醭呀浉嗖豢?,蘇泂已厭倦談論國事,正值端午石榴花開,借屈原的離騷來延續憂國憂民又懷才不遇的心境。

宋代歐陽修的《西園石榴開》:“荒臺野徑共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

宋代王禹偁的《詠石榴花》:“王母庭中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苯枰环N戲稱,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排解苦悶。

宋代楊萬里的《石榴》:“深著紅藍染暑裳,琢成紋玳敵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齒,忽綻吟邊古錦囊。霧縠作房珠作骨,水精為醴玉為漿。劉郎不為文園渴,何苦星槎遠取將?!?

宋代蘇軾的《石榴》:“風流意不盡,獨自送殘芳。色作裙腰染,名隨酒盞狂?!苯枋袷惆l自己對家國的感概。蘇軾另在《賀新郎》詞中:“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先把榴花描繪成頗有西子含顰風韻的紅巾,令人浮想聯翩,接著筆鋒一轉,投向凋謝后的落寞景象,表達出仕途坎坷、壯志未酬的失落之情。

宋代王安石的《詠石榴》:“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边@是他在翰林院看到一株石榴樹后,心有所動寫下的詩句,可惜是一聯殘句。王安石才華無雙,而且恃才傲物,詩句正體現了他的豪情壯志,非常符合他的氣質。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聯系我們 電子郵件聯系我們

吉ICP備13004070號-14   吉公網安備22012202000031號

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