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民族風情 > 客家童謠賞析之《鴉鵲子》

客家童謠賞析之《鴉鵲子》

作者:不詳來源:小米阿哥2022-04-21 22:26:25
客家童謠賞析之《鴉鵲子》

《鴉鵲子》

(一)

鴉鵲子,打翻車,

一打打到大姊門檻下,

見到阿姊目汁流當下。

問佢做脈個?佢就哇,

冇米煮,食粥花,

冇床眠,睡樹椏,

冇被蓋,樹葉遮,

冇面目,見阿爸。

(二)

鴉鵲子,打盤車,

一打打在大姐門斷下。

大姐問崖幾時嫁,

上晝梳頭下晝嫁。

間里梳頭嫂會罵,

檐唇梳頭哥會罵。

嫂莫罵,哥莫罵,

明朝后日崖會嫁。

注釋:

1、鴉鵲子:即鴉鵲,指喜鵲。因其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整體樣子長得像烏鴉,故名。據說喜鵲能夠預報天氣的晴雨,因此民間一直把喜鵲當成是一種報喜鳥,是吉祥的象征。民間故事《鵲橋相會》中的“鵲”便是鴉鵲。

2、打翻車:與“打盤車”同義,翻筋斗。

3、阿姊:姐姐,大姐。目汁:客語詞匯,眼淚。流當下:眼淚撲撲往下流的樣子。

4、佢:他。脈個:同“么個”、“嗎格”,什么。哇:說,告訴。

5、冇:客語詞匯,沒有。粥花:很稀的稀飯,類似于飯湯。

6、眠:睡覺。樹椏:樹杈。

7、面目:臉面。阿爸:爸爸,這里泛指父母親。

8、門斷:即門階,從地面到門檻的階梯。

9、崖:客家第一人稱代詞,又多寫作“艾”、“涯”等。

10、上晝:上午。下晝:下午。

11、間里:房間里。檐唇:屋檐下。

賞析:

客家童謠之中,以行嫁為題材的歌謠數不勝數。這里有兩重含義,其一,兒童玩耍過家家游戲所創作的即興歌謠,表現客家婚俗過程中的某一場景;其二,對客家早婚現象作出兒童們的自己的思考、評判。無論如何,這類童謠的敘事性很強,是當時客家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再現。

客家早婚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貧窮,其次是早婚早育早得兒孫早享福思想支配的結果。為了避免排場婚姻所帶來的經濟困難,在1949年之前數百年間,客家童養媳、等郎妹現象非常嚴重。訴說童養媳、等郎妹不幸生活的客家山歌成百上千,在此不說。就客家童謠來說,直接訴說貧窮狀況的還是少數,可見本來吉祥喜慶的鴉鵲并沒有帶來已出嫁姐姐的好消息,而是聽了令人心酸的境況。

“冇米煮,食粥花,冇床眠,睡樹椏,冇被蓋,樹葉遮”,何等窘困的生活呀,讓尚未徹底成年的姐姐過早承受著這種生活的重負,作為父母大多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所選兩則《鴉鵲子》均是以細妹的口吻而創作的。第一則所描繪的姐姐出嫁后的生活,或許就是自己未來的生活。姐姐最終沒有“面目”回娘家看望父母,在細妹的心中自然滋生對早婚的反抗心理。

第二則童謠對于細妹面臨即將行嫁的心理活動,作了更加細微的刻畫。雖然“上晝梳頭下晝嫁”明顯夸張,但“明朝后日崖會嫁”卻終歸要成為現實?;趯υ缁榈目謶?、怨恨,幼稚的孩童們不敢直接發泄到父母身上,只能遷怒于哥哥、嫂嫂,認為他們也是讓自己早早出嫁的“幫兇”,因而怎么看自己也不順眼,都有一種怨氣?!伴g里梳頭嫂會罵,檐唇梳頭哥會罵?!边@正是兒童的天真所在,雖然講的是一件辛酸事,卻仍讓人們在童謠的歌唱中,發現其中依然有逗趣的成分在。正因為如此,這類童謠才得以一代代口頭相傳,成為客家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一篇:客家童謠賞析之《雞公仔》

下一篇:沒有了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聯系我們 電子郵件聯系我們

吉ICP備13004070號-14   吉公網安備22012202000031號

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