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碭山縣劉暗樓鄉有一座打在安徽、山東、江蘇三省交界坐標上的井,當地人叫它“三省井”。此景全國少見。
此井所有權歸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所共有。
這口井是1994年碭、豐兩個縣出資為紀念蘇、魯、豫三省勘界而打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費孝通聞訊親筆題字“三省井”,并由當地鑿字立碑作記。
而不可思議的是,該井砌好不久,水泥砌制的井臺便自然裂為三塊,且三塊裂石分別對向三省。有一年三省井旁曾自己長出一顆南瓜,向三省方向拖了三條秧子,結了三個大南瓜。當地群眾戲說:“真是一瓜托三省??!”因而略帶神秘色彩的三省井便名播四處, 前來參觀、游玩、獵奇者增多。
三省當地政府見此情景,紛紛萌發經濟意識,看好三省井的開發前景,不斷加大對三省井的投資力度。山東方面修建了直通柏油路,建了三省井旅游農業開發區,建設了三省莊,并準備在井旁建荷花塘、曲步橋、榭等景點;江蘇方面建了三省亭,刻三省亭記于其上,以記趣事。
現又經專家考證,三省井恰恰坐落在古商道遺址上。據說,漢劉邦豐西澤聚義之處也在這里。
“三省井”,在當地又稱“團結井;“三省碑”,當地又稱“友誼碑”。
說起這口井,還有一段來歷哩。
1992年,江蘇省《縣市農業科技報》優秀編輯、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我國第一位徒步萬里沿黃河兩岸作農村考察的王榮華,來到三省交界處進行科技扶貧。他了解到這一帶地區十年九旱,嚴重缺水,干旱時群眾吃水要跑幾里路到別村去取水。王榮華便萌生了要打一口深井的念頭。
井址選在哪里呢?王榮華經過一番調查,認為要是在江蘇豐縣的劉集村、山東單縣的小張莊村、安徽碭山縣的郭集村,三個村莊中間的交界點上打一口井,該多有意義啊,況且這一點恰好是三省三縣的交界點。把井打在這里,可供三省三縣的農民飲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當地的村民,村民們象聽到一個喜訊一樣,無不交口稱贊。
這年的6月19日,王榮華代表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農村科研開發小組,與這三個村的村民代表簽定了興建“三省井”的協議書。協作小組負責籌集資金,三個村共同提供土地,井歸三省三縣共有,共用。
7月28日動工打井,奮戰6天,機井告竣。井深80米,直徑半米,水質好,出水量大,三村村民歡呼雀躍。
既然該井連著三省三縣,意義非同尋常,有人提出要立個石碑紀念。不久,三省井的消息匯報到了中央,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的費孝通欣然命筆,題寫了“三省井”三個遒勁大字。當地村民就把費老的題字鐫刻在石碑正面,碑的背面刻著碑記,記載下蘇、魯、豫、皖四省捐款單位及姓名。石碑豎在井臺上,更為“三省井”增添了光彩。
清澈甘甜的井水,澆灌著三省人民的土地,也滋潤著三省人民的心田。三省人民世代友好、親如一家的情誼更加深厚了。
1998年,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在蘇魯皖三省勘界中,核定了三省井為三省碑的地理位置。該方位為:東經116度22分,北緯34度38分,被定為三省交界的界樁。